充电桩是目前厦门“虚拟电厂”可调负荷量的最大来源。供图/视觉中国
“虚拟电厂”调节电力供需可以实现秒级响应。
▲“虚拟电厂”是一个智慧能源管控平台。
8月初,厦门电网受台风外围风圈影响,用电量随着气温持续攀升,在这场刚刚过去的台风和高温“烤验”中,厦门电网持续平稳运行。
作为全省唯一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市,今年以来,国网厦门供电公司立足资源禀赋、产业生态、电网基础和政策机制优势,紧密融入“三大三先”省级高质量发展示范电网建设,持续建强主干电网,加快建设高能级配电网平台,打造现代智慧配电网的示范样板,推动电网从各方面“提档升级”。
其中,6月7日试上线的厦门“虚拟电厂”平台,便是厦门电网新型电力系统落地的一个重要项目,这也是全省首个“虚拟电厂”平台。作为福建新型电力系统的示范性工程,它的运行,对于稳定厦门电网运行、加速绿色清洁能源应用、构建能源生态的服务格局、加速电网数字化转型都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,将助力厦门率先在全国构建具有特色的新型电力系统。
“虚拟电厂”是什么?它能发电吗?和传统发电站相比又有什么区别?带着这些问题,本报记者走访政府部门、供电公司、负荷聚合商和业内专家为您揭秘。
形式
颠覆传统
它没厂房也不烧煤不发电
是一个智慧能源管控平台
提起电厂,很多人会想到这样的场景——火电厂里冒着水蒸气的冷却塔、风电厂中高耸的风机、光伏电站一排排光伏板……但您听说过“虚拟电厂”吗?
这段时间以来,厦门供电公司“虚拟电厂”平台项目相关负责人翁俊频频被问及这个问题,他总是耐心地解释:“‘虚拟电厂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电厂,而是一种基于能源互联网技术的‘看不见的电厂’”。
事实上,“虚拟电厂”不烧煤,也没有厂房,本身并不发电,而是一个智慧能源管控平台。
在厦门供电公司,记者看到了“虚拟电厂”的“庐山真面目”。工程师打开“虚拟电厂”负荷调控及运营管理系统,点击进入“虚拟电厂”聚合调控平台,记者看到,在这个平台,各资源类型设备最大可调节容量、各响应时间级别可调负荷、实时总可调负荷日曲线、调控指令信息、“虚拟电厂”发电量等信息一一直观显示。“这个柱状图是‘虚拟电厂’试运行以来的累计发电量,到目前为止是17575千瓦。”工程师告诉记者。
翁俊告诉记者,通过先进信息通信技术和软件系统,“虚拟电厂”在社会用电高峰时,通过数字化手段统一调度,聚合包括储能等分布式电源的电力,向电网输出提供富余电力,或是引导签约的客户主动削减自身用电负荷,向电网提供等效的供电容量,从而确保用电高峰期间的电网平稳运行。
需要指出的是,厦门“虚拟电厂”平台“首尝螃蟹”,在全国率先在聚合、分解、调控、评估、结算等全过程中都引入区块链技术,利用其不可修改、可溯源的优点,确保业务、资金方面的公开、公正、透明。